韩国经济

游戏业加班成常态 韩政府出面监管

经济 2017年05月24日 14:35

究竟是榨取劳动力?还是研发工作的特性?游戏开发行业备受关注的“加班模式”(Crunch Mode)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行业术语“加班模式”是指游戏上市前为完善产品进入集中工作状态。“加班模式”说明了游戏开发行业频繁的夜班、超强的工作强度以及拖欠日常津贴等恶劣的工作环境。

在韩国雇佣劳动部5月21日公布的《韩国游戏企业集中企划监督调查结果》中,“加班模式”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体现。根据当天的公布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2家游戏企业的3250名员工中,2057人的工作时间超过加班时间(每周12小时)。这些企业拖欠加班员工加班费或退休金等共计44亿韩元左右。韩国劳动部要求这些企业对违反规定的问题予以改正,称“若不予以改正,将以涉嫌违反《劳动关系法》为由,加以处罚”,出台了非常严厉的惩处措施。

游戏开发行业的主要反应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行业恶劣的工作环境在总统选举期间一直备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正义党候选人沈相奵上月在九老数码园区举办大选参选仪式时说道,“晚上加班现象得多么严重,才会有数码园区出现渔船(意指仿佛深夜东海前海捕捉鱿鱼的渔船亮灯一样,数码园区直到深夜还亮着灯)的自嘲说法呢?”,并承诺会解决这个问题。这一主题还被当作代表青年人工作环境恶劣的典型事例,在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上被多次提及。

去年仅网石游戏(Netmarble)就有三名员工猝死,这一消息曝光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引发了更大的争议。网石游戏方面表示“据调查,这些员工的死亡与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从今年2月起正在开展鼓励准时下班、下班后禁止登录聊天软件、禁止深夜更新等工作文化的改善方案。

究竟游戏开发行业工作环境格外恶劣的原因是什么呢?专家们在游戏产业的成长史和产品的特性中寻找原因。20世纪90年代“孕育”了韩国游戏产业的第一代开发者,他们依靠不足的资金和人员进行了研发,之后频繁的夜班和紧张的研发日程被大家习以为常。这样的氛围持续了20年,直到今天还没有太大改观,强制游戏开发者牺牲的组织文化也随之形成。

再加上韩国的“快快快”文化,缩短研发时间成为了惯例。

灵山大学游戏电影学系教授李胜勋(音)表示,“不同于美国、欧洲的公司,韩国的游戏开发企业通常不考虑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状况就制定研发日程”,“因为总会频繁发生延误开发的突发状况,很多时候后半期的工作量多到难以负荷”。李胜勋教授还补充道,“虽然按照这种惯例,韩国迅速推出游戏新产品并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但随着产业进入成熟期,如今也该关注工作环境的改善了”。

还有人主张,在打造游戏时,要创作故事情节并进行设计,加入很多艺术元素,这也对工作环境造成了影响。

崇实大学文艺创造系教授李宰洪(音,韩国游戏学会会长)解释称,“游戏被称为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因此是一种拥有众多艺术创作元素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专注十分重要,因此强制员工在固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这本身就有些不合理”。

专家们建议,只有游戏开发行业全面改善环境,如提供充足的研发时间、保证足够的员工人数等,工作环境才能得以改善。韩国游戏开发者协会会长尹俊熙(音)称,“最近越来越多疲于加夜班的游戏开发者离开公司,创办‘工作环境充满人情味’的游戏公司”,“这些公司若在保证研发日程和研发人力的同时,还能取得成就的话,那么便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

另外还有人指出,除了改善工作环境,还必须考虑到游戏开发行业的特殊性。李胜勋教授敦促道,“频繁夜班或紧凑的日程固然需要改善,但整齐划一地制定工作时间并予以监督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游戏行业”,“管理者有必要理解游戏开发者的文化,灵活执行政策”。

COPYRIGHTⓒ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

扩大照片 新闻首页

分享到

Top